朴世勋35年后向小罗伊·琼斯归还金牌,迟到的正义从非正义
发布时间: 2025-09-19
本周,据美国媒体披露2023年5月,前奥运会拳击冠军,韩国拳手朴世勋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的小罗伊·琼斯拳击馆,拜访了这位拳击名宿,并且亲自将自己在汉城奥运会赢得那枚金牌交还给了小罗伊·琼斯,并且举起他的手臂示意小罗伊·琼斯是真正的胜利者。朴世勋通过儿子向小罗伊·琼斯翻译:“我有金牌,但我想还给你,它属于你,这枚金牌现在是你的了。”
朴世勋时隔35年将奥运金牌赠予小罗伊·琼斯,看似是对1988年汉城奥运会拳击黑幕的“弥补”,实则炒作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,而这场迟来的“金牌归还”,本质上从未真正实现正义——因为正义的核心是“即时的公平公正”,而非数十年后靠个人行为勉强拼凑的“象征意义”。
从“实际价值”来看,这枚金牌对小罗伊·琼斯而言早已失去竞技层面的意义。1988年的黑哨剥夺的不仅是一块金牌,更是他在职业生涯黄金起点本应拥有的奥运荣耀、历史定位,以及当时可能随之而来的机遇。35年间,小罗伊·琼斯已通过职业拳坛的辉煌(4个级别世界拳王)证明了自己,即便没有这枚迟到的金牌,他的传奇地位也早已稳固。如今朴世勋的赠予,更像是一场“迟到的安慰”,无法挽回当年裁判不公对他造成的遗憾,也无法改变奥运会拳击史上那段不光彩的记录。
从“正义本质”来看,真正的正义从来不是“事后补救”,而是“过程公平”。1988年的问题核心,是裁判体系的腐败与不公导致竞技结果被扭曲——小罗伊·琼斯出拳数近三倍于对手却被判负,两位裁判被禁赛、国际奥委会修改打分体系,这些事实早已证明当年的结果是“错误且不公”的。但正义的纠正,本应是国际奥委会通过官方渠道撤销错误结果、补发金牌,而非依赖当年的“受益者”朴世勋以个人名义归还。这种“私人赠予”的方式,本质上是将官方应承担的责任,转嫁为个人的“道德表演”,既回避了当年赛事组织方的失职,也让“正义”变成了一场缺乏官方认可的“私人交易”,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正义。
从“炒作属性”来看,这场“金牌归还”更像是一场裹挟着情怀的流量博弈。据悉两年前该事件发生时,小罗伊·琼斯正计划拍摄涉及当年黑哨的纪录片,而朴世勋的赠予恰好为纪录片提供了极具话题性的素材;对朴世勋而言,此举也能扭转他“黑哨受益者”的负面标签,塑造“正视不公”的形象。二者的互动在媒体的放大下,变成了拳坛的“温情话题”,但剥开表象便会发现,这场35年后的“弥补”,更像是一场借“历史遗憾”收割关注度的炒作——它没有推动奥运拳击裁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,也没有为后续运动员提供“避免不公”的实际保障,只是消费了一段历史黑幕,制造了短暂的舆论热度。
真正的正义,应当是1988年赛场上裁判能无视主场压力、公正打分;是小罗伊·琼斯在拼尽全力后能即时拿到属于自己的金牌;是官方在黑哨发生后第一时间纠错,而非让错误延续35年。朴世勋的赠予或许能换来一时的“情怀共鸣”,但永远无法改写“迟到的正义非正义”的本质,这场看似温情的“归还”,终究只是一场意义有限的炒作,与真正的公平公正相去甚远。